癌症時鐘快轉!平均每4分2秒有1人罹癌,儘管醫學日新月益,抗癌武器愈來愈多,但抗癌的花費多少錢?健保能提供足夠的保障嗎?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教授解析當今癌症治療的費用,並建議國人共同進行健康投資。
不只對抗疾病 癌症患者財務壓力也不小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,近年國人每年癌症新發人數超過12萬人, 111年甚至破13萬人,比110年增加了8531人。專長癌症新藥研發與臨床試驗科學的楊志新教授表示,除了關心治療效果,許多癌症患者與家屬問:健保會給付治療嗎?我需要準備多少錢?
看更多:晚期肺癌藥費可省150萬!6/1起健保擴大給付免疫藥物 2000個家庭受惠
楊志新院長說,台灣健保被國際媒體評比排名全球第1,過去幾乎含括到國人大部分醫療支出,民眾付出的保費與自付額比例並不高;但現在面對許多高價治療,健保財務壓力沉重無法完全給付,不少癌友也陷入「要不要自費」的兩難。
癌症治療要自費多少錢?調查:2/3逾30萬元根據一項調查顯示,國內癌症患者自費治療的金額,約1/3金額低於30萬元,2/3則需要自費30萬以上,甚至超過100萬也大有人在。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?楊志新院長分析,癌症治療3大主軸包括:
手術:各項醫材費用不等。先進放射線:例如質子治療,1次就得30-100萬。免疫療法:療程為1-2年,費用要150-300萬。標靶治療:依癌症類型、藥物及療程長短,每月5-20萬元不等,累計花費可能數十萬,甚至數百萬。抗癌新藥動輒百萬 還有照護、交通支出而除了醫療費用,癌友面臨的財務壓力,還包括非醫療性的支出,例如因病無法工作收入短少、照護人力支出,以及就醫的交通等。因此楊志新院長強調,癌友在選擇自費治療時,務必與醫師詳細討論,以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。
看更多:健保給付3癌別免疫治療!3400人受惠 每人年省192萬元藥費
考量到癌症患者的治療需要,健保署與國際接軌,自2025年6月起擴大癌症免疫療法,開放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、轉移性大腸直腸癌,及早期三陰性乳癌納入給付,嘉惠超過3400名癌症患者,每年最高可節省近192萬元藥費,但楊志新院長指出,還有不少癌友面臨新藥上市、但健保尚未給付,經濟與生存的兩難抉擇。
新藥基金是解方?恐杯水車薪此外,政府自2025年開始設立癌症新藥基金,希望加速癌症病人用藥時程、補強健保尚未覆及的新藥給付。但楊志新院長指出,目前國人整體醫療總支出每年近2兆元,而健保一年開支約9000億元,100億新藥基金的挹注,只是杯水車薪,且可能受到政策變更與預算限制,他建議國人應共同思考健保永續經營、國人健康投資的方案。
醫療險、防癌險買商業保單好嗎?面對昂貴的癌症醫療費用,商業保險能紓解癌友的壓力嗎?楊志新院長提到,過去的醫療險保單設計,可能不符合現今的治療模式。例如以往化學、放射線治療必須住院,但現今有不少採門診治療,結果癌友得不到住院理賠,引發不少爭議和困擾。
看更多:癌症免疫治療延命?台大癌醫院長:精準醫療抗癌新突破
國人負擔僅占GDP 4%!健康投資偏低楊志新院長也指出,台灣醫療保健支出占國民生產毛額(GDP)7-8%,但實際上,民眾個人負擔則只占3.6-4%,對比日本的占比達10-11%、韓國約8%、歐洲多數國家也達10%以上,國人的健康投資是比較不足的,而臨床上接觸到癌友或家屬,大多對「補充性健保」的概念表示認同。
「補充性保險」或可提供個人不同需求楊志新院長建議,民眾與其將個人醫療保險,投資在不確定性高的商業保險,若能以「補充性保險」的方式,將保費交由國人最信任的健保,購買健保尚未給付、但已有醫學證據及衛福部核准的治療項目,以補強癌症醫療的費用支出,在保障個人健康及健保永續發展,或可實現雙嬴。
抗癌新藥健保還沒給付?臨床試驗可考慮此外,若抗癌新藥尚未納入健保給付,但癌友確實有治療的需要,該怎麼辦?楊志新院長建議,臨床試驗也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之一。他表示,目前醫學中心進行的臨床試驗,多為早期藥物的測試,雖然尚未上市,但都是經衛福部與倫理審查通過,在嚴格控管下進行,安全性相當高,不失為重症或無法接受標準治療的癌友另一條可行之路。
看更多:免疫標靶治療助攻 65歲患肝癌全消!治療3個月無不適 健保有給付
◎ 攝影/張志謙◎ 圖片來源/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提供◎諮詢專家/楊志新院長